在寒冷的冬季,是特别适合做腊味的,而且临近新年,对于过去食物保存不易的时代,腊味既延长了食物的保质期,又创作出了一种全新的味道。
吃过杭州的酱鸭、广州的腊肠、江西的腊鱼、金华的火腿、西藏的风干牛肉……但众多的腊味中,最为难忘的,还是湖南、湖北的土家腊肉。
冬天一到,在湖南湖北,几乎家家户户都晒起了腊肉香肠。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,这里的腊肉都是烟熏味的。
对当地的人们来说,那烟熏火燎的记忆,才是活色生香的过年味道。 腊肉,仿佛是人间烟火的诗意画。在村庄农院,向阳的墙上挂着腊肉,充满了生活的气息;在市井民间,家家户户阳台上晒着的腊肉,一年又一年,多少日子就这样一如既往的保存。
腊肉,有时候又是一种难解的情怀。从远古到现代,在漫长的时光中,混合了阳光、故乡、记忆等因素,腊肉已变成一种文化的符号,就像青花瓷,就像陶器。
正如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说:“这是盐的味道,山的味道,风的味道,阳光的味道,也是时间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。这些味道,才下舌尖,又上心间,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,哪一种是情怀。”
因此,一想到腊肉,多少和年味有着关系。每当客人来了,腊肉切成块,盛在大碗里,黄亮亮,香喷喷,油光一闪一闪的。或者用各种方式炒、烧、蒸、煮、炖、煨,形成各式各样的过年必备菜肴。
正宗的熏腊肉,在薰炕期间,必须保持火塘不熄火,人们大多会把一个个很大的树蔸或树桩放在火塘里,让它持续燃烧。比如土家人火塘上面就有一个能够升降的大铁钩,悬挂着鼎锅或水壶,用于烧水或煮饭。利用火塘上升的青烟和热量自然地去薰制肉条。
由于熏制过程时间长,味道渗透得缓慢而充分,加之燃烧的树蔸或树桩不少都有特殊的香味,故这样薰制出的腊肉味道特别香淳,是真正土家腊肉。